
近日同花配,港交所官网披露,A 股上市公司滨化股份(SH601678,股价 4.68 元,市值 96.26 亿元)向港交所首次呈交了 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文件,华泰国际和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滨化股份拟将此次港股 IPO 募集资金用于在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源网荷储项目建设、提升研发能力、在国内建设高端电子化学品生产设施、发展海外销售及服务网络及一般营运资金。
《每日经济新闻同花配》记者梳理滨化股份招股书发现,虽然公司自称在氯碱化学品行业稳居龙头地位,但该板块的收入占比近年来呈不断下滑的趋势。同时,由于公司氯碱化学品售价大幅下降,拖累了公司近年来的毛利率,导致公司 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累计下降超 18 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滨化股份曾于 2023 年 8 月底披露高达 20 亿元的定增预案,不过该预案在 2024 年 5 月被下调至 14 亿元,随后又在 2024 年 10 月份被终止并撤回申请文件。此外,截至记者发稿,滨化股份前董事长张忠正不超过 1688.78 万股的减持计划仍在进行。
氯碱化学品收入下滑
招股书显示,滨化股份是国内一家综合型化工集团,业务领域包括氯碱化学品、碳三碳四化学品及湿电子化学品三大核心板块。其中,公司在氯碱化学品行业稳居龙头地位。
具体来看,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滨化股份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氯碱化学品,占比分别为 90.8%、88.4%、59.8% 和 41.9%,呈不断下滑趋势。同期,公司碳三碳四化学品的收入占比从 0 上升至 47.4%。
滨化股份称,氯碱化学品板块一直是公司基础业务,而碳三碳四化学品则是公司近年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新业务,碳三碳四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纺织及电子材料等行业。
滨化股份的核心产品包括烧碱、环氧丙烷、MTBE(甲基叔丁基醚)、电子级氢氟酸等。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称,按 2024 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食品级片状烧碱、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及氯丙烯生产商;按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同花配的产能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环氧丙烷民营生产商。此外,滨化股份亦是国内少数能够制造用于先进半导体工艺的电子级氢氟酸的生产商之一。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滨化股份已将产品分销至全球超过 100 个国家及地区,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国内。报告期内,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 6.1%、5.4%、3.4% 和 2.9%。
报告期内毛利率大降
业绩方面,报告期内,滨化股份分别实现营收 88.92 亿元、73.06 亿元、102.28 亿元和 73.54 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 12.03 亿元、3.99 亿元、2.17 亿元和 1.36 亿元。可以看出,虽然公司 2024 年营收增长 40%,但该年净利润却下滑 45.54%,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3 年,滨化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甚至出现"双降"。
报告期内,滨化股份的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26.5% 大幅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8.4%,累计降幅为 18.1 个百分点。
滨化股份采用以直销为主、分销为辅的销售模式。不过,报告期内公司透过分销商销售产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23.2%、25.2%、33.0% 和 33.8%,呈上升趋势。
滨化股份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原盐、液化石油气(主要是丙烷和丁烷)、原煤及其他。报告期内,滨化股份主要向中国及海外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同时公司能够独立生产所需的部分原材料。报告期内,滨化股份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 28.4%、27.7%、46.5% 和 49.0%,呈不断集中的趋势。同期,公司对最大单一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 12.8%、15.2%、19.8% 和 19.8%。
滨化股份也在招股书中提及,"这种供应商集中风险及依赖可能会导致多种挑战,包括潜在的供应中断、供应商定价能力增强以及质量控制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滨化股份的流动资产均小于流动负债,即流动比率小于 1。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的流动资产分别为 45.8 亿元、40.34 亿元、36.06 亿元和 50.37 亿元,而同期,公司的流动负债分别为 47.02 亿元、59.21 亿元、56.64 亿元和 72.69 亿元,均高于同期的流动资产。
去年终止 14 亿元定增
滨化股份的历史可追溯至 1968 年,当年,其前身惠民地区北镇化工厂成立,后更名为山东滨州化工厂。1998 年 5 月 21 日,山东滨州化工厂重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山东滨州滨化化工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山东滨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年 10 月 10 日,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
2010 年 2 月 23 日,滨化股份在上交所上市,募资总额为 20.9 亿元。除了 A 股 IPO 募资外,上市至今,滨化股份还通过 2012 年 8 月和 2014 年 7 月发行中期票据累计融资 10 亿元。此外,公司还曾在 2020 年 4 月发行可转债,募资 24 亿元。
也就是说,算上 A 股 IPO 融资,滨化股份已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累计募资 54.9 亿元。如果此次港股 IPO 顺利,将是滨化股份 A 股上市以来第五次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 8 月底,滨化股份曾发布定增预案,拟定增募资 20 亿元,用于包括" 24/74.2 万吨 / 年环氧丙烷 / 甲基叔丁基醚(PO/MTBE)项目"在内的 3 个项目。然而,2024 年 5 月,公司将定增募资的金额从 20 亿元下调至 14 亿元,募投项目也从 3 个下调为 1 个。同年 10 月,公司又终止定增并撤回申请文件。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滨化股份无控股股东,滨州和宜及滨州和远(作为滨州和宜的普通合伙人)持有滨化股份已发行总股本的 9.9%。其中,滨州和宜由山东滨化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其有限合伙人)持股 99.9%,并由滨州和远(作为其普通合伙人)持股 0.1%。
此外,滨化股份在 2025 年 7 月底发布拟赴港上市公告后,前董事长张忠正在 8 月初发布减持计划,其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不超过 1688.78 万股。截至记者发稿,张忠正的这一减持计划仍在进行,滨化股份尚未发布任何关于其减持进展的公告。
在上述减持前,张忠正在滨化股份的持股比例已经从 2017 年以前的 10.50% 降至 5.9%。
针对公司报告期内氯碱化学品营收占比和毛利率下滑等问题,2025 年 11 月 6 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滨化股份,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这些都是基础的化工产品,价格也比较透明,(拖累毛利率)主要是因为产品价格下降。展望未来,该人士表示:"从需求来看,目前大部分烧碱用于氧化铝生产,下游要看原料和产品的价差,若价差高,下游氧化铝企业开工就会刺激商品需求。"对于 2024 年终止 14 亿元定增与此次港股 IPO 募资,该人士明确称其"没有关系"。他表示,2024 年的定增项目最后是用了银行授信和自有资金完成了项目建设,目前都在投产了,项目也在产生现金流,未来公司会逐步将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每日经济新闻
658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